云顶国际集团优惠活动大厅_最新网站

复旦研制光污染检测器成功应用于大飞机研发

发布时间:2014-10-16 

复旦研制光污染检测器成功应用于大飞机研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 2014年10月16日 )
 

  汽车飞机灯光闪烁,城市景观五光十色,家庭照明光华流动,近年来,LED照明新技术应用广泛。然而,影响视觉的“光污染”问题也随之而来。10月15日,复旦大学传出信息,课题组历经5年,在世界上首次推出LED不舒适眩光评价模型,用于检测并降低“光污染”强度,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大飞机研发,相关技术被写入国际照明委员会技术文件,成为全球业界参考标准。

  生活中,眩光离我们并不遥远。课题组成员,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教授林燕丹介绍,眩光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,或在空间、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,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。相对传统光源,LED光源发光面积较小,表面亮度较高,产生眩光干扰的可能性也大了不少。对LED眩光的评估和抑制措施已成为照明领域的研究热点。

  历经5年探索,课题组通过自主搭建仿真平台,从人体对LED光源的感受角度,提取出4个可客观测定的物理量,即光源表面亮度、背景亮度、眩光源立体角,及视线与光源水平夹角,并据此建立LED不舒适眩光评价的数学模型。根据这一包含4个变量的方程式,照明光源在制造前的设计阶段,就可判断其是否可能造成严重眩光,据此加以改进。

  据悉,相关研究成果近日被写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TC4-33技术文件中,为LED照明领域解决一大难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正在研发的大飞机项目中,风挡设计已成功用上了这一“检测器”,对现有设计进行评价与指导。

  专家介绍,经验证,这一“检测器”可用于评价飞机驾驶舱、道路照明、汽车照明等领域,未来还有望应用于城市“人工白昼污染”的防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(转自上海政府网站)

Baidu
sogou